电视剧《底线》正在热播,看到片名,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换言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底线”。基于此,对于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件,百姓要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切身权益,司法人员也要手握法律这一国之重器,坚持司法为民,捍卫社会“底线”。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当如国家之脊骨一般岿然屹立,庄严神圣。正所谓法不容情,法律具有严肃性,然而剧中却给观众营造出了满目的温情。剧中有夫妻二人为离婚闹上法庭,调解过程中二人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父母的争吵让年幼的孩子无助大哭,法官“方远”抱起孩子并进行安抚,疲惫的孩子在一袭黑色法袍的怀抱里沉沉入睡。这一幕无疑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却也有一些声音质疑法官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有碍司法的公正严肃?是否属于过度戏剧化处理?然而与其几近相同的场景就曾发生于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会上,现实中的张法官怀抱孩子两个多小时,温暖了众多网友,也得到了中央政法机关监督组和最高法院的高度肯定。
“打官司”、“上法庭”在寻常听来看来都不是什么“好事情”,甚至可能会让人有一些“望而生畏”之感。纵然法庭之上的司法人员为维护公平正义需要摒除个人立场、立于国家站位,但是他们的言行依然会让人民群众感受得到,黑袍之下有一颗红色的、温暖的心。不仅是法官有温度,庭审也有温度。剧中的第一个案件,“主播直播间猝死案”给人的触动是很大的,也随着电视剧的开播带来了很大的反响,这是因为它与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相关。资本逐利,深谙法无禁止即可为,在新兴产业带来的法律空缺地带恣意收割流量,剥削员工并引以为“财富密码”。剧中几位法官或可参考前期相似案例简单定性,但这无异于因循守旧,难能让逝者安息,更会让生者心寒。然而几位法官却敢于颠覆现有的司法实践,做到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做出符合天理、国法、人情的裁判。剧中方法官的结案陈词令人印象深刻,他说:“人不是机器,人有极限。可当公司所有的制度设计完全趋向于利益最大化的方向时,这将是对人和人性的扼杀。”
“法合人情则兴,法逆人情则竭。”法律不能独立于人间冷暖之外,机械、刻板的司法难以得到人们的真诚认同。法槌一落可以让罪者受到应有之罚,却也可能给平凡百姓带来不能承受之重。虽然说法不容情,但法不外乎情,将法、理、情融于一体,让人民百姓感受到温暖,才是人类文明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行业百花齐放,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行业乱象层出,公序良俗屡受冲击。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可谓是抱残守缺,社会在进步,法律也需要进步。从宪法修正案到民法典出台,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草拟和颁布无不彰显着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与时俱进。同时,这也倒逼司法人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锤炼本领从而才能更从容应对各种案件,更贴心地服务人民百姓。
剧中的一系列案件脱胎于真实案件,人物群像和法官风貌刻画生动,相信这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可以很大程度上展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图景,展现当代基层司法工作者的形象,助力普法工作的推进,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社会添砖加瓦。
![]() |
三位执行法官的接力赛 |
“这些年,你们就像火炬手一样,一棒棒... |
![]() |
“正月初十是个十全十美的日子” |
2月7日,农历正月初十,春节的喜庆氛... |
![]() |
私教课过期了可以退费吗? |
1. 预付式消费模式中,合同履行期限... |
![]() |
明光法院: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明光 |
安徽法院网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常态... |
![]() |
“接起来”与“拨出去”,息烽法院24小时诉讼服务全天候不打烊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贵阳按下了“... |
![]() |
法官办案手记|守护村寨的“树菩萨”又“挺拔”了 |
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岁月,有“绿色古董”之称... |